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2018年度报告

实验任务完成情况

2019-10-22

1980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年度工作报告

 

一、根据我校提交的《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申报书》中实施方案设定的实验任务及进度安排,总结本年度的完成情况及建设成效如下

实验任务

完成情况

建设成效

遴选教师开展信息化背景下的新型教学模式的试点工作

顺利组建了课程团队,并进行了培训

由于学校的高度重视,成立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领导小组,带动了老师的积极性,课程改革成为学校内涵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翻转课堂教学

初步提炼出适合我校教育教学实践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提炼和总结的相关成果,在全校和所在职教集团内进行了初期推广使用,为下一阶段的实验任务提供了基本资料和可参照执行的标准,有望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结合本项目建设任务,申报并成功立项省级课题2项。

辽宁省国际教育学会“十三五”科研规划课题(2018-2019)《职教集团背景下数字校园建设的研究》(18LNGJ080

课题研究与实验校项目建设相辅相成,不仅充实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项目的理论支撑不足的问题,更为项目的开展与延伸提供了理论的先导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与系统性,有助于加快推进下一阶段建设项目实施时段的顺利开展。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研究与实践》(JG18EB107

数字化校园基础环境建设工作

顺利完成软硬件招标、安装、调试、运行工作

清华在线网络教学平台PC版和手机版成功上线,运行良好,使用效果好。

第一批混合式课程建设

顺利完成第一批5门课程建设的教学设计方案与同步实施工作

成效显著,带动了学校其他课程的改革,现已有陆续有新的课程建设团队成立。

 

二、下一年度的实验任务、计划安排是否需要调整及调整原因

由于辽宁省高水平现代化高职院校和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双高计划”项目的顺利实施,数字校园被列为项目建设第一项重点任务,省级专项资金和学校配套资金到位及时,下一年度的建设项目实施时段将会顺利开展,不存在调整和计划变更情况。数字校园实验校工程助力我校智慧校园的发展,将会为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提供强劲动力。

三、详述学校在数字校园建设中具有特色、形成亮点的工作成果

我校在促进数字校园建设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进程中,积极深入推进辽宁省示范性职业院校和“双高计划”建设成果,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硬件设施与设备,树立互联网+”新思维,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创新、整合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巨大优势,有效扩大、优化配置和开放共享职业教育资源,使数字化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系统丰富完善,能以信息化平台系统的强大功能推动职业教育新变革,促进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与能力整体得到显著提高,大幅提升了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一)成果背景介绍

本着教育为体,互联网为用的原则,辽宁建筑职业学院以校园网络服务市场为媒介,与网络运营商达成市场换服务协议,共同投资建设校园网络环境,确保网络环境部署科学,技术先进,安全可靠。以引企入网为载体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工学在线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工作环境、内容通过网络实时引入校园,学生实时学习应用技能,教师实时指导,提高教学质量。以混合式教学为基本模式构建基于网络的线上线下实时学习交流教学模式。针对学生个体情况,定制学习路径,开发优质教学资源,改变教学组织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以四在线为基础构建基于网络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教学管理系统、网络课程平台的融合,形成在线评教、在线督导、在线测试、在线评估的校内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二)实施过程

1.统筹设计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校园网的基础架构,采用市场换服务模式建设新一代校园网学校与中国移动辽阳分公司合作,构建技术先进、稳定安全、兼容可靠、可持续扩展的高速网络环境及网络服务环境。

2.“引企入网,构建工学在线人才培养模式

为解决施工工期长、季节性差异大、现场风险大等建筑类校外实践教学的问题,学校与苏州二建达成协议,将企业施工现场通过网络直接传输至校内实训室,构建了施工现场远程教学互动平台。学生在校内通过施工现场传来的视频直接学习施工组织、施工技能和施工管理技能,教师通过对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等内容的指导开展教学工作。学校还与携程网、中国建设银行、中国移动等公司合作,承揽了呼叫中心外包业务,将企业的真实业务引入校内实训室。在学生进入岗位前,教师对其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针对性培训,确保呼叫服务的质量。进入岗位后,学生通过真实的服务工作进一步巩固学习呼叫服务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为毕业后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学校建设了省内最大的建筑施工实体模型。在模型中预留了若干个知识学习点,学生通过对模型中预留点的观察,并通过网络实时学习系统讲解了解建筑结构知识,解决了房屋建筑结构课程感性认识缺乏的难题。

3.有序推进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创新教学模式

我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智慧教学指挥大厅和智慧考试系统的建设助力我校数字校园实验校工程。利用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互联网络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这种教学方式要求老师在课程设计和知识传递中,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使教学过程线下线上有机结合,并根据学生特点达到一个合理的学时分配。这种方式对于学生知识技能水平差异较大,急需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的职业院校来说有着重大的价值。学校在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主要做法有四种。

一是校准目标。教学模式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手段。基于这一点,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的准确性直接关乎教学模式创新的有效性。为此,学校依托省级示范校建设这一网络教学平台,从 2018年起开展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整体设计活动。与企业进行合作,通过广泛深入的行业企业调研和不断扩大的订单教育,不断校准专业培养目标及规格,不断校准课程培养目标和内容,使其与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一致,形成了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电子教案等基本教学文件,为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基本依据。

二是完善资源。为推进混合式教学,一年来,学校加大了对教学资源整合开发的力度。先后通过课程改革工程、信息化大赛以及购买等方式,先后投入 1500 万元开发建设了集 PPT 课件、微课程、动画、视频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在内的教学资源。目前,拥有 180 门课程的 PPT 课件,120 门微课程,5200 个动画,2 个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并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电子教案等基本资源一起构成了完整的网络课程。在互联网+”新思维下,虚拟仿真实训要可按照知识点、技能点进行组合,可锻炼学生在解决小概率事件,可运行在 Web 端实现不限时空的访问,仿真训练的成绩可以被企业认可等。目前,学校承担的辽宁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信息技术类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项目就是按照新思路进行设计和开发的,现在已完成了第二期项目的大部分设计工作,可部分内容上线运行。

三是边缘切入。为科学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容错试错阶段,学校选取了音乐欣赏、沟通能力、电子产品制作等10 门选修课程作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首批试点课程,开始开发、建设、实施、评价等工作。

四是聚焦核心。在边缘试错评价获得通过后,学校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入推广阶段。全校选择 120 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型教学组织的设计,利用现有的优质教学资源,开发针对不同学习个体的教学方案,实现随时、随事、随地获得学习资源的个性化教育目标。

4.科学设计实施四在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确保教育质量

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同时,为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校在引入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质量控制的基础上,适应互联网下教育评价改革的要求,设计并实施了四在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教务管理系统和网络课程平台定制采购阶段,学院提出了在线评教、在线督导、在线测试、在线评估的总体质量管理要求,现已部署完毕。新的在线评教体系纳入新的教务管理系统实施,形成了现在的在线督导和在线评估体系。四在线评价体系通过互联网真正实现了实时、实际、多元评价,为评价模式改革提供了新的动力。

(三)成果特色创新

1.主动对接网络最新技术,为教育信息化构建良好的设备环境。校企合作共建校园网络,实施软硬安全技术双保险,确保了校园网络技术的先进性和稳定性,建设云服务中心为学校的信息化提供了宽敞的空间和良好的接入环境,为教育的开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将关注焦点聚焦职业教育改革,为教育信息化规划了科学的发展空间。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始终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最新领域,坚持教学资源为改革服务的理念,使得教育信息化有的放矢,效果显著。

3.以人为本,科学实施,是教育信息化成功的保障。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将教育信息化落实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上来。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了课程整体设计、微课制作、网络课程平台应用、慕课开发与设计等多项教师信息化技能培训。在开发建设阶段,制定了各项教学资源技术标准,开展了课程整体设计、信息化应用大赛等,有力促进了信息化应用进程。

(四)成果成效

学校在互联网+”新思维下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在保障学校现有业务和学习系统正常运行的同时,逐步实现信息管理平台和大数据分析系统的部署,工学在线人才培养模式的尝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四在线评价体系的构建,使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日臻完善,学校的各项活动已经在此部分信息化建设工作受益,全校教职工在享用互联网+的初级阶段福利的同时,引领教学和科研工作向新的方向思考,总体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1.高速、安全、稳定的网络确保所有业务正常运行。建设一个接入便捷、高速、安全、稳定的校园网络是为了满足教学、科研、管理、社会服务的需要。在科学、合理的物理网络环境中,无论是师生的教学与生活,还是学校的运行与管理,都在因高速、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得益,校内现有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也得到大大提升。

2.“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创新为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了质量提升。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引导教师积极制作微课程等教学资源,并进行了校内教学资源设计大赛,部分教师已将现有资源投入教学环节中。信息技术类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已通过学生测试用户让学生感受到虚拟仿真实训为自己技能提升带来的希望,使大批相关专业的学生主动要求进行现有开发内容的测试体验,师生反响较好。网络学习平台的在线考试系统在学院全面开展,从开始的纯网络化考试到现在联动人才培养体系的改进,已经让全校师生在网络化考核中逐步体验到教与学的质量是确保未来自身发展的保障,也无形中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3.“互联网+”职业教育提升了教育效率,为职业教育拓展了新的空间。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润物细无声般改变着师生的理念、思维和方法,享受到便捷和快乐的同时,提升了教和学的质量,让学校在未来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夯实了基础,坚定了决心,看到了希望。

四、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项目”的意见和建议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项目”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尤其“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发展目标,更是“十三五”时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与核心内容。通过前一阶段的建设工作,我们深感数字校园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凝练人才良好学习行为的有效途径,能在更加宽泛的领域、层面、路径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实时推进。基于此,我们特提出以下3点建议。

1.做好顶层设计,必要时以行政手段加强数字校园的使用和推广。以数字校园强大、丰富的功能,让更多的优质资源服务更多的师生员工和社会群体。

2.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当前,教育信息化已基本进入应用阶段,正逐步向融合创新阶段迈进,我们必须通过数字校园实验校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全面深度“融合”,实现“线上线下”泛在学习环境与空间。

3.加快推进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加强校内、校外、国内、国外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研发、引进、重组、共享和使用,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混合式课程贯穿整个教育教学全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提升人才质量,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强劲的组织、人力、智力保证。